2025年02月21日

悦读|《技术与文明》:技术与社会——历史发展的节点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02月18日 12:19 |
播放

在空旷的广场上,一群人在推动一块巨石,用以建造宗教神庙。巨石下面铺了圆木,这些圆木在人们推动巨石的力量下,向前滚动。后面有人不断将从巨石底下出来的圆木拿到前面铺于地面。在距离这群搬运巨石的人群不远处的高地,站着一个祭司,他手拿一杆旗帜,在指挥这群人的搬运工作。

也许这是一场普通的群体活动,而历史正是由这些普通的人群活动构成。我们常说历史事件和历史的解说是两码事,因为历史事件包含很多因素,而历史的解读往往着眼于一个或者几个要素。历史解释者根据自己的意识过滤了他认为不重要的要素。正如在上面这场建造神庙的搬运活动,我们读到的历史,往往集中在祭司的指挥之上,认为是因为祭司的诞生才使人类的大规模群体活动成为可能。因此祭司就成为历史发展的拐点,从而把祭司的身份和言行就提高到无与伦比的高度。

然而,在上面那个建造神庙的群体活动中,什么才是使这种群体活动成为可能的关键因素呢?显然如果我们更加深入地寻找一个这种群体活动的基点,那显然是巨石底下的圆木。正是圆的技术化使用,才使群体活动成为可能。试想,在没有圆的利用情况下,这么一群人即使在皮鞭的加持下,也无法搬运如此的巨石。既然如此,那么这种群体活动就不会发生,那么与此相关的社会结构就不会出现,祭司的角色也许就不是我们所读到的样子。

正是技术的出现,才带来历史的拐点,让历史不再沿着原来的路线一成不变地发展下去。在《技术与文明》中,作者提到秦统一六国的技术变革,与我们在传统历史教科书中读到的可能不太一样。在传统观念中,秦的统一六国更多的解读是从思想和政治机制角度,尤其是商鞅变法和大一统的观念使然,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,当时秦国并不是一家独大,与秦国相当的齐国、楚国为什么他们没有完成统一大业,为什么掌握了胡服骑射的赵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,而是秦国呢?变法在那个时代在许多诸侯国都发生了,为什么变法没有使它们强大?

显然秦国能统一六国就要有其它诸侯国所不具备的军事能力。在作者看来这里有两个秦国具备而其他国家不具备的要素,其一是弓弩,其二是在努的基础上产生的全民军事动员机制。为什么只有弩才能产生全民军事动员的可能呢?

在古代,甚至包括欧洲中世纪打仗都是贵族的事情,平民和奴隶根本没有资格参与,他们只能成为贵族的马前卒,帮助牵马或者擦拭武器。因为古代打仗的士兵所有武器装备都需要自己准备,包括战马、铠甲、武器,这些行头在那个金属并不普及的时代,十分昂贵,一个普通的农耕之家根本没能力准备这些。除此之外,一个合格的士兵还需要平时的训练。而格斗不仅需要技巧,还需要力量,这不仅需要时间,还需要人体补偿大量蛋白质,这对于连吃饱都困难的普通人来说更不可能。

但是弩不一样。一方面它的杀伤力超过弓箭,另一方面它的训练成本低,半天就能学会熟练使用。它不像弓箭那样,需要强壮的体格,普通农耕家庭出身的成员同样可以成为合格的士兵。因此,弩这一武器为秦带来了军事动员的全民化的可能,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兵员。此外,与之相配合的,是社会体制的改革,那就是社会的去贵族化。只要有军功就能获得与贵族同样的权利和身份。这样秦就完成了全民军事动员的技术和社会改革。同样也带来了强大的足以碾压其它诸侯国的军事实力。

但是,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,并不是新技术的出现,就一定会带来社会变革,带来历史的拐点。是否改变历史的方向,这要看当时社会与技术之间的互动。实际上蒸汽机早在一世纪就已经出现,那就是亚历山大港的希罗,他不仅发明了蒸汽机,还写了一本《气动力学》。他的蒸汽机和后来引起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别无二致,在原理和构造上几乎一模一样。然而我们不仅要问,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没有带来工业革命,而是将蒸汽机用来开关宗教神庙的大门?这就要回到那个时代的主要生产力去考察。那个时代是个奴隶制时代,奴隶的成本更低廉,因为奴隶和普通农具一样只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。既然有如此低廉的奴隶来完成生产,那么谁还会花费成本去购买蒸汽机呢?因此,社会不需要蒸汽机,这是希罗没有成为瓦特的原因所在。

但是新技术的发明,并不是凭空产生的?希罗的发明蒸汽机的动力来源于神庙,神庙的需求是有限的,因此希罗的发明就缺乏社会的支持,这也就是他的发明停步不前的原因。社会的需要一方面带来技术的革新动力,另一方面也促进和承载新技术的发明。试想,如果没有伦敦的高工资,那么伦敦中产也就无法建造新的带壁炉房屋,就不会有煤炭的大量需求。那么煤矿主也就不会需要蒸汽机来抽水。蒸汽机也就会像希罗那样,将之束之高阁。

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技术成为历史发展的催化剂,但是单有催化剂也不行,还需要社会需求一同促成历史变革。所以,历史不是观念的历史,也不是思想的历史,任何一个伟人都不能单单依靠自己的学说改变历史。

历史是否有趣就在于,我们看到的是历史大画面,还是管中窥探的历史一角!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